学校首页

人文学院教师文章《传承弘扬齐鲁文化 发挥非遗育人功能》在《中国教育报》发表

作者: 时间:2024-12-31 点击数:

12月31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人文学院王婷、耿国彦、陈磊、白银银老师的文章《传承弘扬齐鲁文化  发挥非遗育人功能》,介绍了我校作为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在传承和弘扬齐鲁文化及非遗文化、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育人功能方面作出的持续探索和不懈努力。

首先,多维度探索教育新路,创新学生非遗文化教育模式。

针对我校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要与学生知识结构特点,从教育理念、构建非遗课程体系、创新非遗文化传承教育途径三个维度开展非遗文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形成非遗文化促进教育、教育反哺非遗文化的良性循环。

其次,多样化开展教育活动,促进校园非遗文化建设。

我校设计了“一堂一会一平台”的教育活动,让非遗文化走进校园,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将齐鲁非遗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体系,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内涵,使齐鲁文化真正起到教育人、引导人、感染人的作用,增强非遗文化育人的成效。

最后,多层次搭建传承平台,服务地方非遗文化发展。

我校结合淄博市区域文化特点,健全“开放建设、校地融合”的齐鲁文化特色建设机制,建设了聊斋俚曲技艺传承创新平台等3个省级非遗传承创新平台,在此基础上成立了齐文化研究中心等多个非遗文化研究机构,组建了“淄博师专蹴鞠队”。通过形式多样的传承平台对学生开展有效的非遗教育,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此外,学校还到当地的村镇和社区进行非遗文化宣讲活动。

未来我校将继续弘扬传承齐鲁优秀非遗文化,为继续推进非遗文化传承创新活动,稳步推动非遗技艺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一份力量。

版权所有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学院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经济开发区唐骏欧铃99号
邮编:255130